当前位置:首页 > 道教武术 > 4 乾卦类道家医方

4 乾卦类道家医方

第三章 乾卦类医方

乾卦易经谓“乾为天”人体肺亦象天,所以乾属肺之卦。《黄庭经》云“肺部之宫似华盖,下有童子坐玉阙。七元之子主调气,外应中岳鼻齐位”就是说肺部位于五脏之上,犹如天一样的华盖,肺之神好像朝气勃勃的儿童,坐在喉咙之下,主调节全身之气,通过鼻窍司呼吸。《黄庭经》还说“素锦衣裳黄云带,喘息呼吸体不快.”穿着洁白锦衣的肺,容不得一点污秽,若遭体内或体外的病邪侵袭,就会出现喘息咳嗽,呼吸不畅,全身不适的症状。中医则有“肺为钟,撞则鸣”之说,可见医、道认识一致,中医学指出,肺主气,司呼吸,出入于喉,开窍于鼻。敷布卫气,外合皮毛。一旦得病肺失所主,可表现为气虚不足以息,或皮毛卫外而不固易感风寒、风热等外邪(感冒),或热毒壅滞于皮肤而为疮疡、嫘芥;或外邪袭鼻犯喉而为鼻阻、喉肿;或外邪犯肺、内邪扰肺二位咳痰喘息等病。凡能防治以上肺系疾病的道家医方就属于乾卦类医方。


第一节 治肺虚方

肺虚常见有肺气虚和肺阴虚。肺气虚主要表现为少气懒言,声音低微,短气不足以息,自汗 易感冒,舌苔白润,脉软无力。 肺阴虚主要表现为喉干咽燥,干咳无痰,甚则潮热盗汗,五心烦热,两颧发红。舌红少苔无津。


一 道藏黄芪膏

用水煎透,炼蜜收膏。

《道藏精华。清宫秘方大全》载“凡男女老幼一切气虚不足之症,皆可常服。调荣固卫,外止阳虚自汗,内托痈疽不起,四肢无力,气虚下陷,咳痰虚喘,或入煎剂,或修合丸药,或单用白开水冲服俱可。”

按:黄芪乃补气药,以北箭芪最好,产于内蒙古武川县、山西横山县和浑源县者为上品。单用一味黄芪在一般中医方书上少见,为补益肺气之专剂,便于现代研究。



二 琼玉膏

人参(上品者去卢)12两、真怀生地黄10斤(洗净捣取其汁)、白茯苓(坚白者去皮及筋膜最佳)24两、白沙蜜5斤。

将参、苓为细末,忌铁器;蜜用生绢滤过;地黄取自然汁,去渣;同药一处,拌均,入瓷器内封固,净纸二十余重密封。入重汤内煮,用桑柴火煮三日夜,取出用蜡纸数层包瓶口,入井内去火毒。一伏时久,再入旧汤内煮一日,出水气,取三匙,作三盏。每晨以二匙温酒或白汤调服。

按:此方乃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第十七子朱权所传,朱权晚年学道,自号玄洲道人、臞仙,著有《臞仙活人心法》、《乾坤生意密蕴》等道家医书。本方人参为主药,若用红参、生硒参、高丽参则是以补肺气为主之方,专治肺气虚证;若用西洋参、明沙参则本方是滋养肺阴为主,专治肺阴虚证。


三 九华草灵丹

宋代《太玄宝典》载“太上有72种丹,唯九华草丹能使人骨坚体轻。天之精,天门冬是也;地之精,地黄是也;日之精,枸杞是也;月之精,松黄是也;阴之精,远志是也;阳之精,人参是也。山之精,巨胜是也;水之精,藕节是也;人之精,菊花是也。九药各等分,采择精净,忤烂,以百草和露包裹,用葛藤扎紧。以米五斗同蒸之,米熟出之,夜摊于月明中,五更水露,阴干为末,蜜和为丸。日服一枣大,旦用水下,长服常效

按 此方为滋阴润肺之剂,主治肺阴虚证。巨胜即黑芝麻,松黄乃松树花之花粉,人参是北沙参或西洋参。


四 天父七精散

竹实三大两,九蒸九晒,地肤子 四大两,黄粉四大两九蒸,蔓菁子三大两,九蒸,松脂三大两,炼令热,桃胶四大两,巨胜五大两,九暴。

以上七味,和捣为散,日服二三钱。

按:本方乃唐代道士霞栖子《太上肘后玉经方》中的乾卦方,列为仙家八卦之首。有益肺气,滋肺阴之功效,主治肺气阴两虚之证。方中竹实李时珍说竹实生苦竹枝上,大如鸡子,似肉脔,有大毒,须以灰汁煮二度,炼迄,乃依常菜茹食。陈成说“味甘似蜜”。还有一种竹实,竹子开花结实形如小麦子,江浙人号为竹米,有益气之功效。蔓菁子,又名诸葛菜,俗名大头菜,为十字花科植物芜青的块根,其种子称为蔓菁子,有益气明目,退潮热,利九窍的功效。松脂又名松胶、松香,是松树皮上的脂状物,李时珍说松脂是松树津液之精华,在土不朽,流脂日久变为琥珀。葛洪《抱朴子》载“上党人赵翟癞历年,垂死,其家弃之,送置山穴中,翟怨泣经月。有一老翁见而哀之,以一囊药与之,翟服百余日,其疮都愈,颜色丰悦,肤丰玉泽,老翁再过之,翟谢活命之恩,祈求其方,老翁曰此是松脂,山中便多,此物汝炼服之,可长寿,翟乃归家常服,身体转轻,气力百倍,蹬危涉险,终日不困,年百余岁,齿不坠,发不白。”松脂练法:用松脂十斤,以桑薪炭汁一石,煮5、7沸;漉出,冷水中凝,复煮之,凡十遍乃白,细研为散。陶弘景说,松脂益气,令人光泽。桃胶,桃树皮溢出的胶质,桃茂盛时,以刀割树皮,久则胶溢出,采收,以桑灰汤浸过,晒干研末,有活血益气之功。

全方七位药相伍,共起补益肺气,滋养肺阴之效,适宜于肺气阴两虚之短气、自汗、咳嗽痰粘等症。肺不虚者,平时服之可健体防病。

方中竹实难觅,可用北黄芪蜜炙代之。



五 俞山人降气汤

治虚阳上攻,气不升降,上盛下虚,隔壅痰实喘满,咽干不利,烦渴引饮,头目昏眩,腰脚无力,四肢倦怠,咳嗽。

前胡、五加皮(姜汁涂,炙)厚朴(姜浸一宿,炒)黄芪(去卢)当归、紫苏子(微炒)炙甘草、肉桂、陈皮(去白)、半夏曲(炙)各一两,干姜炮、人参、炮附子、羌活、桔梗(炒)各半两

以上共十五味,同作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入苏叶三片、生姜三片、枣一枚,煎至七分,去滓,食后服。

按:此方是宋代《局方》收集道家俞山人治肺气不降,痰滞胸膈,虚阳上越,上盛下虚的咳喘症,相当于今之老慢支。方中前胡、厚朴、半夏、苏子、陈皮,降肺气以清胸膈之痰;参附桂温阳气,摄虚阳,实下以治虚气之喘;配五加皮以逐饮邪;芪、归以益气活血,佐羌、桔以防外邪袭肺。如此本方标本兼治,全面出击,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拌肺气肿、肺心病都甚相宜。


六 肺家诸病方

唐代《三品颐神保命神丹方》载:

胤丹36分,天门冬24分、五味子14分、紫苏子5合(约15克)蜜丸如梧桐子大,一服15丸,日再服,渐加至21丸,为恒。忌鲤、生菜、咸菜等物。主治肺阴虚之气逆咳嗽等

按:本方胤丹补血养肺阴,助苏子降逆平喘止咳,天冬、五味子润肺养阴,故宜于肺阴虚的咳喘气逆之症。


体会

一般中医对肺气虚用补肺汤(人参、黄芪、熟地、五味子、紫苑、桑白皮);肺阴虚用百合固金汤(生地、熟地、玄参、麦冬、当归、白芍、贝母、桔梗、甘草、百合);肺气阴两虚用生脉散(人参、麦冬、五味子)。上述所录道家医方与一般中医所用方不同,正因有此不同,才说明道家医方有自己的特色,道家用于补肺气、养肺阴或肺气阴双补之方都属于膏剂、丸剂或散剂,便于长期服用。凡虚证都不是一两剂药可以解决,每需长期服用,所以道家乾卦补肺药方既扩充了一般中医补肺的方剂,又在剂型上更切合临床实际之需要。

第二节 治病邪犯肺方


病邪一般指外感六淫之邪,特别是风寒、风热之邪,首先由鼻窍、喉咙犯肺,最常见的是鼻阻、喉咙痛、感冒;一指体内的病理产物如痰,所谓脾为生痰之原,肺为贮痰之器,痰贮于肺,影响肺主气司呼吸的功能,而为饮、为喘、为咳嗽。道家对此类病症有自己独特的药方。

一 治鼻塞不闻香臭方

唐代《三品颐神保命神丹方》载

胤丹81分、通草32分、细辛28分、干姜38分、蒲黄12分

上五味以生地黄汁煎 为丸(梧桐子大)一服28丸,日再服,满千日可闻香臭

按:本方细辛伍干姜辛温通经通鼻窍,胤丹、生地、蒲黄入血活血,通草通调肺所主的水道。如此经络血水通达,鼻窍即通,鼻塞、鼻不闻香臭可愈。对慢性鼻炎所致的鼻觉减退或鼻阻,坚持服用本方必有较理想之疗效。

本方与一般中医通鼻塞习用辛夷、苍耳不同,而是既通窍又活血消肿的办法,适宜于今西医所说“充血水肿”的病理表现。古道医家对慢性鼻病的认识,虽未明确提出这一病理,但从药方即可推论得知,说明道家医方的确是奇特的。

二 邵真人经验方

明代《古方试验》云“喉风闭塞。腊月初一日取猪胆不拘大小五六枚,用黄连、青黛、薄荷、僵蚕、白帆、朴硝各五钱,装入胆内,青纸包好。将地掘一孔,方开各一尺(1立方尺)以竹子悬此胆在内,以物盖定。侯至立春日取出,待风吹去胆皮青纸,研末密收。每吹少许神验。乃万金不传之方”

清代名医王照兴说“此方屡试屡验,神妙之极。但猪胆即非初一亦可,总在腊月初旬。但亦可不必掘地,悬挂于有风无日处较为省便。待药干取下,再研极细末听用。一切喉风皆可用,真良方也”

按:喉风,即今称急性喉炎、急性扁桃体炎。本方祛风化痰,清热解毒之力甚强,加之制法特殊,猪胆汁与诸药相合,更增效力,所以疗效肯定,经得起重复。王照兴简便其制法,说明道家医方也是可以革新的。


神仙通隘散

白硼砂2钱、孩儿茶1钱、蒲黄6分、青黛1钱、牙硝6分、枯矾6分、白滑石1钱、冰片脑2分、黄连末5分、黄柏末5分。

共为细末,吹喉中,主治咽喉肿痛,生疮声哑,危急之甚;虚劳声嘶喉痛,立效。

按 本方载明代《寿世保元》,为治咽喉红肿疼痛、化脓性扁桃体炎、声带充血水肿之要药。硼砂清热解毒、防腐,儿茶清热收湿,其它几味药皆辅助二药发挥清热解毒、消肿之功效。冰片开窍,清热止痛,共研末对今之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姓链球菌以及霉菌等多种致病菌有杀灭作用,故用于急性咽喉炎有良效,较之一般用冰硼散似有过之而无不及。

五 葛仙翁治久咳方

治久咳上气,十年、二十年诸药治不痊方

猪胰三具 干枣一百粒

此二味以酒三升渍数日,服二三合至四五合服尽此则病痊。

按 本方载晋代《肘后方》。久咳十年以上,乃今称之慢性支气管炎或肺结核所致的咳嗽。猪胰位于中央属土,大枣亦是脾土之要药。肺金久病必虚,故采用培土生金之法。此方亦属食物疗法,有健脾养肺,滋补强身之功效。肺气恢复,卫外力强,不易因外邪袭肺诱发和加重咳嗽。因而此方对久咳肺气虚的患者十分相宜。


七 瑞南道人二仁膏

杏仁4两(去皮尖)、桃仁5钱(去皮切之)、甘草1钱、盐5钱

以二仁同姜湿纸包裹研细,入甘草与盐,瓶内收贮,用汤点服。主治老人隔滞,肺疾痰嗽,宜于秋天服用。

按:本方载明代《遵生八筏》有降气平喘祛痰化痰之功,对于素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的老人,于秋季开始服用本方,预防冬季病情加重,很有意义。本方妙在杏仁配桃仁,久病必淤,桃仁活血化瘀,可增强杏仁的平喘作用。临证时对于久服祛痰平喘之剂疗效不显著者,加上桃仁等活血化瘀药常可增强疗效。所以此方药味虽少而寓意颇深。若老人体虚,除用桃仁外,还可用胡桃仁。亲见一老中医用三拗汤加胡桃仁治疗老年肾不纳气兼外感风寒之喘症,每获捷效。

八 瑞南道人灵仙丸

龙脑薄荷一两 皂角一斤(不蛀肥者,用河水浸洗去黑皮,置砂器中揉擦作稠水,去渣筋,熬成膏) 威灵仙 焙用

三味共收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临睡生姜汤下。主治肺气壅滞,痰粘间作,胃脘痰塞,痞闷不快等。

按 此方载《遵生八笺》宜于痰涎壅滞肺道之实证。用威灵仙、薄荷之辛窜,带领皂角入气道以清涤积痰,配方颇具巧思。与前瑞南道人二仁膏不同,彼偏气滞,此偏痰积,故彼利气,此祛痰。临床须辩证选用。


九 瑞南道人坠痰方

治老人胸膈不利,或时烦闷。

半夏(山东出者为佳,用白汤洗淋十余次,为末)生姜一大块(如指二节)大枣七枚。 用半夏末二钱,入姜枣,用水二盅,煎至七分。临卧,去姜枣服。

按 此方名为坠痰,实则降逆化痰。乃据张仲景《金匮》小半厦汤(半夏、生姜)加大枣而成,小半厦汤是治痰饮(支饮)兼呕之方,是化痰降逆止呕之汤剂。此方加一味大枣健脾益气,是瑞南道人专为老人而设的。老人患痰饮多有脾虚,加大枣健脾补虚,以杜生痰之源。且此方半夏是用散,用量虽小,但易于溶解。这说明道家师古而不泥古,创新而不离宗,值得我辈继承发扬。

十 白云子吐阴痰方

甘草二两,生用,茯苓二两,茶汁五六升、浓汁者。

同煮,取六升,去滓,微温服三升(顿服),即以物剔喉中,令吐,吐已又温服三升,别令极尽,所吐当引痰延出矣。又煮单茶汁三升许,加少许生姜、橘皮,稍热服,渐渐綴之, 便仰卧,以手捋摩胸臆,下至心腹,暖覆衣便卧良久。自此后勿食酸咸诸物。

按 白云子即唐代著名道士司马承祯,此方载于他所著的《修真精义杂论》方名为吐阴痰方,但本身无催吐作用,而是靠探喉取吐。所谓阴痰乃指清稀之痰延,近乎水饮。故可由肺所通调的水道而去,采用利尿之法。本方甘草茯苓以及姜橘茶汁都有显著利尿作用,使阴痰随小便而去,故不必用探吐之法也。

十一 瑞南道人陈橘丸

陈橘皮(去白)一两,槟榔五钱、木香五钱、羌活五钱、青皮五钱、枳壳(麦麸炒)五钱,不蛀皂角一两、郁李仁(去皮尖,炒)一两,牵牛(炒)二两。

为末,研细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前姜汤下,未利加至三十丸,以大便通利为度。主治大肠风燥、气秘。

按 大肠风燥,因肺气闭郁所致大肠结燥,气秘,也是肺气不降所致的便秘。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不降,大肠传导无力则便秘。中医有“提壶揭盖”法,装的满满的一壶水,常常倒不出水来,若将盖揭去则水畅流矣。本方所治肺郁便秘,采用的就是提壶揭盖法。陈皮、枳壳类芳香药开宣肺气以揭盖,配以增强大肠传导之牵牛等药,如此双管齐下,对大肠风燥和气秘必有良效。但此方最宜于痰饮(慢支炎和肺气肿)患者之便秘,起祛痰、利水、通便等多种功效。服此丸不仅通便,痰饮之症亦可得以缓解,若是单纯的津枯肠燥的大便干结难出,本方则不相宜,宜用润肠通便之法。


体会

以上所选治病邪犯肺道家医方虽不全面,但有特点,不同于一般中医的同类方剂。如预防感冒的卧龙丹的特殊用法,治疗急性咽喉炎、扁桃体炎的邵真人经验方颇具研究和开发价值。其他医方对临床医生也有启迪作用。


第三节 治肺不合皮毛方


《黄帝内经》是医、道的共同经典,明代《正统道藏》就全文收录了《内经》。该书《素问-咳论》说“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素问--五脏生成篇》也说“肺之合皮也,其荣毛也。”即人体皮毛的健康与否是肺气所主,肺将卫气敷布于皮毛,有防御外邪入侵、确保皮毛的屏障作用。若外邪入侵皮毛,引起各种皮肤病,则当责之于肺,所以将防治皮肤病的各种道家医方归属于乾卦类。


一 吕祖苦参散

石菖蒲(九节者)一两,威灵仙一两,胡麻(炒)一两,川芎一两,苦参四两,荆芥、甘草各一两

上七位共为细末,每服三钱,好黄酒调服三次饮,专治风癣疥疮。

按 此方为明代《鲁府禁方》收载,吕祖即八仙之一的吕洞宾。民间关于他的传说很多。此方清热解毒,燥湿杀虫,苦参是主药,适宜于皮肤真菌所致的癣和疥虫所致的疥疮。本方妙在祛风润燥止痒之品中加一味川芎,是遵“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原则。证之临床的确如此,若单用杀虫解毒祛风之剂,疗效就不甚显著,加入活血之品疗效就可大大提高。所以用中药不能脱离中医理论,若以西医观点用中药,活血药就大可不必用了。

二 仙方活命饮

穿山甲(合粉炒黄) 白芷、防风、天花粉、赤芍、归尾、乳香、没药、贝母、皂角刺、甘草各二钱,金银花、陈皮个三钱。

酒一碗煎数沸,温服。治一切皮肤疮疡,未成脓者消;已成脓者即溃,此止痛消毒之圣药也。

按 本方乃明代太医院御医薛己收集在他《外科发挥》上的道家医方,是中医外科治疗皮肤痈疖之有效名方,称为“疡门开手攻毒之第一方”。可是有人曾将方名视为“封建迷信”在文革期间更名为“消疮饮”。如果疗效不奇特,在那个年代就会被扫入垃圾堆。

三 孙真人自验方

《 续名医类案》载“孙真人云 予以贞观五年七月十五日夜,以左手中指背解着庭木,至晓痛不可忍。经十日痛日深,疮日高大,色如熟小豆色。常闻长者之论有此方,遂依治之,手即愈,痛亦除,疮亦即瘥,未十日而平复。其方取蒲公英捣敷肿上。”

按 孙真人解木时碰伤中指背皮肤,邪毒趁机侵入而成疮,红肿疼痛。他自己采用一老人的蒲公英外敷单方,连敷不到十天就好了。这说明,道家医方十分重视民间单方验方的应用,所谓“单方气死名医”。大医家、大医院治不好的病,有时竟被民间的单方治愈。特别是游方道士收集了不少行之有效的简便验的民间单方、偏方,值得深入发掘。


四 吕祖治发背灵宝丹

栝楼5个,去壳取子;乳香5块如枣大

共研细末,白蜜一斤,同熬成膏,每服3钱,温酒送下。

按 这是清道光年间罗越锋《疑难急症简方》收载的吕洞宾治发背验方。发背,是背部长的无头疽,漫肿色白,难消难溃难敛。吕祖灵宝丹药仅两味而奇效,令人不可思议。


五 瘰串应验如神方

熟地八钱,炒生地、山药各四钱,制首乌、西路党、穿山甲、鳖甲、麦冬各三钱,当归、皂角刺、象贝、天花粉各二钱、荆芥、生黄芪各钱半,甘草八分、全蝎四只。

服者多则八帖,小儿减半

按 本方载清末《疑难急症简方》。瘰串又名瘰疬,即今之颈淋巴结核,虽所发部位多为少阳、阳明经所过之颈部,但其病理多为痰结,且皮下即可扪得,故在此归属于肺而方列乾卦类。据罗越锋说,当时胡应桥闻此方治验多人,而用八十洋银购得此方。故于方末告诫读者“切勿轻视”。此方在滋肺阴益肺气的基础上用化痰破结搜剔之品,对于淋巴结核,当属有效。言称八帖可愈,决不是汤剂,而是将此方中之药研末为散,日服散剂三钱左右,约服三个月以上,若能治愈,就比当今抗结核药为优。临床不妨一试。


体会

皮肤病,看似小病,治愈甚难,尤其是顽癣,而所录吕祖苦参散,值得研究。痈疽一类疮疡,其痈易疗,其疽难治。吕祖治发背一类无头疽之方,应于探索。仙方活命饮是中医外伤常用之方,但近年受西医观点左右,重视单纯抗菌消炎之剂,忽略对机体抗病力的整体调动。用西医理论指导用中药,中草药的抗菌消炎的作用是难以与西药抗生素相匹敌的。中医要发挥中医的特色和优势,才能在竞争中生存,才能在现代化的今天有一席之地。


版权所有2012-2014
联系电话:15314038111
  • 电话咨询

  • 15314038111